2023年10月30日星期一

塔木德(Talmud)中的一些格言或智慧箴言



 "时间可以储蓄金钱,但金钱无法储蓄时间。"

"学问和力量总是有限的。"

"不仅仅是努力工作,还需要知道何时停下来。"

"不要贬低自己,以免被人看轻。"

"只知道等待和忍耐并不是真正的智慧。"

"人类有三个好朋友:孩子、财富和善行。"

"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是终身的课题。"

"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

"只要你活着,智慧就会永远跟随着你。"

"理智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

"解决问题总比困难多,每件事都有解决的窍门。"

"开锁不仅仅靠钥匙,解决问题也不能只靠常规方法。"

"世间的事情非常奇妙,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做起来反而越顺利。"

"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智慧。"

"尽量不要说谎,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说实话。"

"不要害怕保持与他人不同的立场。"

"成功和失败都是习惯。"

"爱的行动胜于爱的言辞。"

"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智慧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宝贵财富。"

"沉默是智慧的一部分。"

"勇气是面对恐惧和困难的力量。"

"感恩是内心的美德。"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自律和控制。"

"友谊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宽容和谅解可以创造和谐的社会。"

"善行是一种永恒的投资。"

"知识是灵魂的食粮。"

"慷慨是一种美德,不仅仅是财富的分配。"

"忍耐是战胜挑战和逆境的力量。"

"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

"诚实是道德的基石。"

"对待他人要以尊重和善意为基础。"

"成功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和毅力。"

"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解脱。"

"通过努力和奋斗,我们可以克服任何困难。"

"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感恩。"

"尊重和保护生命是最高的价值。"

"真正的力量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真正的财富是知识和智慧。"

"学习是一生的旅程,永远保持好奇心。"

"善良是一种无私的行为,给予他人帮助和关爱。"

"诚实和诚信是建立稳固关系的基石。"

"凡事都要审慎思考,不要轻易做出决定。"

"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人类应当团结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和困难。"

"对知识的追求是一种崇高的目标。"

"宽容和谦虚是和平共处的关键。"

"对待他人要以公正和公平为准则。"

"勇敢面对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善待他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是否在天使面前。"

"在困难时保持信心,因为每个黑暗的夜晚都会有黎明的曙光。"

"学习是一种宝藏,永远不会减少。"

"宽恕是治愈创伤的良药。"

"珍惜每时每刻,因为时间是宝贵的礼物。"

"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追求知识,但永远保持谦逊的心态。"

"真正的领袖是通过服务他人而产生的。"

"修复破碎的关系比建立新关系更具挑战性,但更有价值。"

"通过善行和慷慨,我们可以改变世界。"

"不要害怕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学习是成长的机会。"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在决策中寻求智慧和正义,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

"友谊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

"善行的种子会在未来开花结果,所以行善是一种长期投资。"

*《塔木德》:猶太人最智慧的5條成事法則,現在知道還不晚

有這麼一個民族,他們僅佔全球總人口的0.3%,但卻掌握著世界上30%的財富。

據統計,世界上最有錢的企業家中,他們占到一半;而美國眾多富豪家族中,他們佔了40%。

他們就是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民族。

愛因斯坦說:“人類的智慧在猶太人腦袋裡,猶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裡。”

幾千年來,一代代猶太學者,將自身的經驗與智慧付諸筆端,寫就了這部巨著。

直到現在,它仍然像一盞明燈,指引著無數猶太人前行。

今天,給大家分享《塔木德》中5條成事法則,凝結著猶太人的智慧,看懂的人受益一生。

1)學會藉力

用更少的力氣,撬動世界

史學家陳壽曾說過:“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一個人想要成事,不僅需要自身努力,還需要外在的助力。

學會向外界借力,才能用更少的力氣,更好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塔木德》裡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猶太商人看中了日本的一個小島,想開發出來做度假村。

但是在度假村建成以後,很少有遊客前來度假。

他的朋友就建議他在度假村的周圍,種上樹木來綠化環境,以吸引遊客。

這雖然是一個好主意,但是滿山荒涼,種樹談何容易。

後來這個猶太商人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向外界稱遊客可以在這座島上種植紀念樹,可以是結婚紀念,也可以是家庭紀念等。很多遊客在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紛紛前來種樹留念。僅僅一年的時間,山上就種滿了樹。猶太商人一分錢都沒有出,還賺了數百萬日元。古話說得好:“好風憑藉力,扶搖上青雲。”再優秀的人,也有無法觸及的領域;再聰明的人,也有思慮不全的時候。當你有無法解決的問題,獨自死磕,不如借他人之力為自己所用。正如羅永浩所說:“自己不擅長、做不好的事情,一定要找擅長的人幫忙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人的力量太過單薄,善於借他人之長,才能補己之短,更輕鬆地解決難題。
2)保持專注
用極致的投入,深耕能力
有一次,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曾同時受邀參加一個電視節目,主持人問:

“你們認為,在當前這個時代,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兩個人不約而同地給出了同一個答案:“focus”,專注。

《塔木德》裡說,即使是最弱的人,只要集中其精力於單一目標,也能有所成就。

生活中的紛擾很多,只有專心致志,聚焦於一點,你才能做出成績。

作家陳忠實,前半生一直在文壇不溫不火。

後來,他立志寫出一本“死後當枕頭”的大書。

為了寫好這部作品,他推掉一切應酬和邀約,回到鄉下潛心創作。

他用2年,走遍了西安周邊縣城,查閱了上百卷文獻和縣志。

隨後將自己關在書齋,字斟句酌地寫作,不斷推敲故事,反复打磨細節。

最終耗時6年,完成了長篇小說《白鹿原》。這部巨著,不僅斬獲了茅盾文學獎,也讓陳忠實獲得當代“曹雪芹”的美譽。

作家卡爾·紐波特說:“人和人最大的差別,就在專注,守恆。”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成就與輝煌,背後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深耕,和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恆心。

正所謂,專心則達,專業則精。修煉專注力,持續付出,你才能修煉出真本事,慢慢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3)時常自省

用深刻的反思,完善自身

人生路上,每個人都背著兩個包袱。

面前是別人的過失,後面是自己的不足。

所以我們總是容易發現別人的問題,卻對自身的錯誤視而不見。

有句話說得好:“從別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瘋了;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一想就通了。”

任何時候,及時反省自己,才是一個人變好的開始。

《塔木德》裡有個商人洛德爾的故事。

洛德爾在一家公司做推銷員。

有次公司安排他和幾個同事,負責推銷一款新型肥皂。

一開始訂單少得可憐,同事們不是怪行情不好,就是抱怨公司品牌太小。

洛德爾卻不一樣,每次推銷失敗時,他都會反思:

是我對產品不夠了解?是表達不夠有說服力?還是熱忱不夠?

為此他買了一本筆記本,專門記錄自己的不足。

每天晚上,他都對著本子檢討。

慢慢地,他對產品越來越熟悉,也改正了推銷話術……

在不斷的反省與改進中,他的能力逐步提升,業績也蒸蒸日上,最終他也順利被提任為公司副總。

詩人海涅曾寫道: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在錯誤與失敗面前,學會反思,才能看到自身缺陷,知不足而後改。

正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懂得向內歸因,才能向外成長。

4)不斷學習

用腦中的知識,投資未來

《塔木德》記載,每個猶太孩子在幼時,都要被家長問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有天房子被燒毀了,你知道應該帶著什麼逃跑呢?”

有孩子回答是錢,也有孩子說是鑽石。

家長搖頭,提示說:“如果這個東西,要求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呢?”

要是孩子答不出來,家長就會揭曉答案:

孩子,你要帶走的不是錢,也不是鑽石,而是知識。

 

知識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隨著你。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說過:終身學習,是唯一能夠對抗不在三十歲死去的方法。

你只有持續給自己大腦充電,才能讓自己永遠處在成長的路上。

著名投資人查理·芒格在總結人生經驗時也提到,未來屬於終生學習者。

在哈佛讀書時,查理·芒格就以勤奮好學聞名。

除了專業課,他還通過自學,掌握了經濟學、心理學等其他領域的知識。

畢業後,他以優異成績,直接進入加州法院,成為一名律師。

這時,他開始對金融感興趣。

每天下班,他都花大量時間閱讀相關報刊書籍,獨自做功課。

沒多久,他就辭掉了律師工作,轉行做了投資人。

依托豐富的知識儲備,在投資領域,查理·芒格做得風生水起,最終成為頂級富豪。

阿里金牌講師趙周說:“學習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礎。”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學習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了你的人生高度。

不斷充實自己的人,才能抓住機會,實現躍遷。

學習是最好的投資,你學過的任何知識與技能,都會給你帶來無窮回報。

5)懂得拐彎

用更新的策略,實現破局

《塔木德》裡有一個腦筋急轉彎:

一個人要進房間,但那扇門怎麼都推不開,這是因為什麼?

有人說裡面被反鎖了,又有人說門鎖壞了……

然而,答案都不對。

正確的答案是:這扇門是拉開的,而不是推開的。

很多時候,我們會局限於陳舊的思路,結果被問題擋住,陷入死局。漫畫家蔡志忠說,學歷是銅牌,能力是銀牌,而思考能力才是王牌。

當你走進死胡同時,不妨讓思維拐個彎,往往能看到新的轉機。

20世紀60年代,猶太人蘭德斯為了養活自己,遠赴加州淘金。

然而金子越來越難淘。

由於當地氣候乾燥,水源奇缺,許多人非但沒有致富,反而喪生此處。

蘭德斯同樣一無所獲,整日被飢渴折磨,眼看著就要撐不下去。

一天,他聽著大家都在抱怨口渴,突然想到,挖金礦希望渺茫,為什麼不賣水呢?

於是蘭德斯將工具賣掉,換來了第一份本金,正式做起賣水生意。

當大多數淘金者都空手而歸時,蘭德斯卻靠賣水賺了個盆滿缽滿。

數學家卡爾·雅各比經常說的一句話是: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當我們無法從正面去解決困境時,不妨從另一面去思考。

牆倒了就是路,思維方式變了,人生也會隨之改變。

不斷升級思維,發現解決問題的新路徑,世間就沒有能困住你的局。

在猶太家庭,每個孩子剛識字,父親便會送他一本《塔木德》,這本書將會陪伴孩子終生。

在希伯來語中,“塔木德”(Talmud)的意思是“偉大的研究”。

它的內容包羅萬象,既講透了做人智慧,也道出了財富密碼。

處於低谷的人,可以從中得到力量;正在迷茫的人,能夠從中獲得方法。

讀懂以上5條成事法則,從現在開始,懂借力,能深耕,常自省。

相信未來的某一天,這些猶太人的智慧,一定能幫助你獲得更多的財富。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