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5日星期五

妈祖的故事(1)媽祖林默娘:海洋的守护者

媽祖林默娘(1):海洋的守护者 媽祖林默娘:海洋的守护者 自古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的人们对海洋既怀有深深的敬畏,又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一个名字被广为传颂,那就是媽祖林默娘。她不仅是沿海地区渔民心中的守护神,更是中华海洋文化的象征。 一、林默娘的传奇生平 林默娘,生于北宋时期,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善良。她精通医术,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在风暴中出海救助病患和遇险的船只。她的勇敢和无私,赢得了人们的敬仰,人们称她为“和平女神”。 二、媽祖信仰的传播与影响 随着林默娘的事迹越传越广,人们对她的信仰也逐渐形成并传播开来。在沿海地区,渔民们会在出海前祭拜媽祖,祈求航行平安。媽祖信仰不仅为渔民们提供了精神寄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洋文化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三、媽祖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当今社会,媽祖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所代表的海洋精神,包括勇敢、无私、智慧和包容,正是我们在面对海洋挑战时所需要的。同时,媽祖文化也是连接海峡两岸的重要文化纽带,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媽祖林默娘不仅是海洋的守护者,更是中华海洋文化的璀璨明珠。她的传奇故事和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探索海洋、发展海洋事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妈祖的故事(2)-焚祖屋导航番船 北宋年间,一天,万里晴空,一艘大食国商船决定启航回国。默娘知道这是风暴前的平静,即前往相劝,番邦船员,傲然大笑,认为海平如镜,为何不能启航?她再三劝阻:今夜必起风暴,强行开船,将有生命之危。番邦不听,下令开船。是夜子时三刻,果然风起,恶浪滔天,狂傲的外国人已全然不辨方向,危在旦夕!默娘急将红灯挂于屋顶,并把柴薪点火,为番船导航:可是风雨交加,一豆大的火光,无济于事。为了番船数十条人命,她不顾姐妹小媚的劝阻,毅然点燃自己的祖屋,番人看见冲天大火,急忙调转船头向火光方向驶回,终于回到湄洲岛。番人感激不尽,要为默娘重造祖屋,但她决不接受,大食国商人千恩万谢,重新启航。妈祖传说之焚祖屋导航番船


妈祖的故事(3)妃立云神助郑和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是明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初航前往暹罗等国。船队云帆高悬,浩浩荡荡。当船至广州大星洋时,突然大风骤起,洪涛如山,波峰浪谷,巨舶如叶,上下颠簸,船之将覆,舟工请郑和向天妃祈祷,郑和祷告:“和奉命出使外邦,忽遭风涛危险,身固不足惜,恐无以报天子,军士生命,系于一发,望神妃救之。”郑和祷毕,忽闻鼓吹之声,一阵香风,宛见天妃飒飒飘来,立于云端,旋即风恬浪静,转危为安。郑和船队在经过三佛斋时,又遇海寇陈祖义,也得天妃神助,剿灭海寇,郑和回国之后,立即奏明皇帝,朝廷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下旨修建南京天妃宫,遣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又命福建守官重修泉州天妃宫,并规定以后所有出国使者,必先到天妃宫祭祀祈佑,方可启程。

妈祖的故事(4)发异光圣墩建庙 莆田宁海有一大土墩,宋元祐丙寅年,墩上常于夜间发光,乡人不知其故。有个渔夫疑为异宝,走去一看,发现是水漂的一根枯木发光,就把它抬回家中。但是,次日枯木却自己跑到原处。渔夫再次抬回家中,次日枯木又再自回原处。当天晚上,墩傍所有的人都同发一梦,梦见妈祖告诉他们:“我是湄洲神女,枯槎是我所凭附,宜在墩上为我盖庙,我会为你们赐福。”众乡村父老感到奇异,向制翰李公报告,李公说:“此神所栖了,我听说湄洲有神姑事迹已久,今灵光昭昭,必为我乡一方之福,神灵之庇,就在这里了。”遂发动乡村群众,募捐集资,兴建庙宇,号“圣墩庙”。妈祖传说之降龙王水族谢恩



妈祖的故事(5)降龙王水族谢恩 东海历来水怪众多,时常兴风作浪,破船沉舟,过往渔民商旅,深受其害。默娘自十六岁起就经常飞巡于海上,游于礁屿之间,降妖伏魔,靖清海域。一日,她与当地官员巡行海上,命驻舟中流,只见四海龙王率领水族骈集,毕恭毕敬,向默娘请罪问安,她命免其罪,但以后要庇护渔商百姓,不得兴风作浪。四海龙王率水族齐齐谢恩,然后退潮。至今每年天后诞辰,犹见水族集结,前来庆祝,渔民见之不敢下网捕捞。


妈祖的故事(6)祭上苍旱情骤解 默娘二十一岁那年,莆田地区大旱,河流干涸,田地龟裂,连饮水也有困难,农民困苦万分,当时的默娘,已是无人不晓的能呼风唤雨的神女,全县父老都说,非神女不能解此灾害。莆田县令无计可施,为解全县旱灾,决定求救于默娘。他不惜纾尊降贵,冒着烈火骄阳,赶数十里路,穿洋过海到湄洲岛,亲自登门,诚恳谦恭,请默娘为全县百姓祈雨。默娘欣然应允,设坛祈雨,遂告诉县令壬子日申时将普降喜雨。可到了壬子日未时,却依然万里晴空,烈日如火。大家正疑她是否法力无效,都捏着一把冷汗。果然申时一到,突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紧接着,暴雨如倾,旱情骤解,万民欢呼,皆颂默娘“通灵神女”。


妈祖的故事(7)济粮荒米船同至 宋理宗宝佑元年(1253年),兴化、泉州地区大旱,农田颗粒不收,米价腾贵。百姓老幼,饥困难支,成群结队到妈祖庙里祈祷。妈祖于夜里向乡人托梦:“不要忧虑了,米船即将到来。”而在另一边,当时在广州的米商正在装米下船,准备运往浙江、上海。妈祖托梦广州商人:“兴泉饥荒,速速前去,可获倍利。”广州众多商人都同发一个梦,故一齐发运米船前往兴泉。由于大家一窝蜂运粮同至兴泉,米价不贵反平。米商略有微言,说妈祖不灵,但想到这是为了解救二郡饥荒,当是功德!百姓既解饥荒,无不感激妈祖再生之德,纷纷焚香拜谢。天子闻之,诏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妈祖的故事(8)媽祖的生平 媽祖的父母親,敬祀觀音大士。 媽祖的父親在四十歲時,因其膝下只有一子,對傳統家族傳宗接代的觀念來說,只有一子顯得單弱,因此朝夕焚香禱拜觀音大士,祈求賜子。 媽祖八歲的時候,便開始研讀經典書籍,已經能理解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意義。 媽祖十歲的時候,不同於一般同齡還在玩耍的孩子,已能定心不受外界干擾,專心一致的誦經禮佛。 十三歲時,有一名玄通道士來到林府拜訪,見媽祖天資聰穎,因此傳授「玄微秘法」,媽祖見微知著,馬上就融會貫通,運用「玄微秘法」為人預知禍福、趨吉避凶。 十六歲時,在鄉里發生疫病傳染,媽祖研斷是鄉里的飲水井出了問題,於是便深入井中探查原因,於井中發現造成病源的鼠疫,將其排除後,並於其中尋獲不知何時藏於井中的古藉仙書與銅符,媽祖仔細鑽研後,至此能通靈變化,驅邪救世。 傳說於己未年夏六月十五日,媽祖的母親於夜晚睡夢中,望見觀音大士現身告知,曰:「汝家世敦善行,上帝示佑」,隨後出示丸藥,媽祖的母親於睡夢中服下丸藥。 不久就得知懷孕。 隔年,宋朝建隆元年,庚申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下一女,即為媽祖。 傳說於媽祖出生的時候,有一道紅光射入室中,晶輝奪目,室內傳出香氣芬芳久久不散,媽祖出生後,一直到了滿月都不曾哭泣,十分的安靜乖巧,故家人將媽祖取名為「默」,其家人稱呼祂為林默娘。 同年九月,媽祖父兄渡海,此時媽祖正操作著紡織機織布中,突然閉目臉色頓變,在一旁媽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於時便上前將媽祖呼醒,媽祖睜眼醒來後,哭泣的說:「阿父無恙,兄沒矣」。 原來,媽祖父兄渡海遇到船難,媽祖靈魂出竅飛身前去救援,因中途被母親喚醒,只救到父親,失去將兄長救起的機會。 隨後與母親及兄嫂渡海尋找兄長的遺體,行至海中突然水色澄清,兄長的遺體浮上水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