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星期日

AI × 人類演化未來報告書


 


「理解變化的唯一方法,就是投入其中,跟著它前進,與之共舞。」

進入人工演化期的人類,早已投身於變化當中,正處於最重要的轉捩點。因此,與其對未來感到恐懼、擔憂、排斥,更重要的是敞開心胸,去想像真正與機器共生的世界,並從現在開始思考如何做好準備。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一波勢不可當的浪潮,人類是否能真正突破自然演化的侷限,實現身體與精神的擴展,成為「超人類」?在此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什麼風險與挑戰,又將在什麼領域開啟巨大的機會?本書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社會、經濟、勞動、教育、消費、關係等領域,生動預測科技將帶來哪些變化。

目前,人類正在透過以下八項技術,擴展身體與精神的界限:
(一)生物技術、奈米科技:具有增強人類身體能力的潛力,能使人體變得更強壯、有更高的適應力。身體得到改善的我們,生活會變成怎樣?
(二)人工智慧、量子運算:人類將能透過外部技術擴展智力,強化處理資訊、相互連接、有效思考的能力。我們能否因此做出更好的決策?
(三)腦機介面、元宇宙:讓人類有機會利用思想控制電腦和物體,並透過元宇宙生活在更大的數位現實。在超越物理障礙的世界中,人際關係和社會制度如何改變?
(四)物聯網、機器人:讓日常生活和工作變得更有效率,並且已經深深融入人類的生活。如果這些技術與上述技術相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會發生什麼變化?

這一波勢不可當的浪潮,人類是否能真正突破自然演化的侷限,實現身體與精神的擴展,成為「超人類」?在此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什麼風險與挑戰,又將在什麼領域開啟巨大的機會?

本書從不同角度切入,探討人類存在的意義、社會、經濟、勞動、教育、消費、關係等領域,生動預測科技將帶來哪些變化。

  • 勞動:個人的價值可能會被估值與交易?
  • 社會:一舉一動都被上傳?新的團結模式?
  • 消費:以物易物模式?仲介機構即將滅絕?
  • 關係:個人變得更重要?情緒是重要成本?
  • 家庭:父母的角色改變?大人即將消失?
  • 教育:大學會倒閉?教師要擁有多重身分?

因為AI在這2年內出現許多突破性的發展(像是可以產出以假亂真的圖片,甚至能輸入文字就產出一段短影片),讓人類開始意識到AI不再只是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情境,而將是真正能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變革。

也讓原先只有在投資、新創圈內談論度較高的AI技術開始慢慢廣為人知,連我身邊一些本來沒有在關注相關資訊的親友也吸收到愈來愈多AI的知識。

隨著AI的快速發展與擴展到更多領域的人,自然也出現不少對此感到不安和擔憂的人,而這其實都是正常的現象,過去工業革命時也有人對新技術感到憂心,所以AI這個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陌生的全新領域,自然也無法避免的令人擔憂。無法接受AI發展的原因這裡作者歸納出以下幾點,當然並沒有將所有無法接受的原因都寫進來,而是整理過後最多人不能接受的原因如下;

人類害怕失去工作機會。

有道德方面的擔憂。

人類會擔心AI可能不受人類的控制。

相比人們害怕失去工作機會,我覺得更多的是人類大多是害怕變動、喜歡安穩的生物,就像一些長輩在面對電腦、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感到棘手、不願去學習一樣。因此工作機會並不一定會消失,而是大家能不能去學習新技能來應付這個變動快速的世界。

另外道德方面的擔憂,源自於如果大家未來都依循AI的判斷,那麼人類的多元思維可能慢慢被限縮,變成大家都只有一種思想,就像現在時常會有人討論如果社交媒體(如臉書、推特)都餵給使用者一樣的資訊,慢慢的也會讓大家的思考模式變得更趨近資訊提供者所想要發展的方向,這一點相比上面的擔心被AI取代,我覺得更加值得我們戒慎恐懼。

這本書談論AI的內容方向

我原先預期這本《AI×人類演化未來報告書》將會是談論AI技術對我們的影響,結果發現它更像一本談論哲學的書籍。

這麼說應該會讓很多人看到這裡覺得無法理解,說白一點是它不純談AI技術也不是只講AI能提升我們工作效率等務實面的事情,而是讓人去深思AI將對我們的生命、健康等等面向造成什麼樣的實質影響。

像是當一個人的身體器官通通都不是自己原本擁有的,那這個人還是當初那個人嗎?又或者當一個人的精神與思想可以在死後出現在網路上,那這個人還算是真的活著嗎?

這些問題真的是讓我邊看也是邊思考到寒毛直豎, AI的發展或許在未來真的有機會超越生死,就像是我國前幾年轟動全國的換臉事件,或是靠AI技術能讓我們延續生命,再加上很多科幻電影都有演到企業將可以複製死者的人格後,讓在世的親友能跟該人格聊天(這其實已經有美國新創公司在實行這樣的業務)。

那麼當你的親友在過世後,你卻還能透過網路來跟對方聊天就彷彿他還在世時那樣,只是他的身體不再存在,可是精神卻永遠活在網路之中,那麼已經過世的親友是真的離開我們嗎?還是他其實還活在我們的生活裡呢?

這些問題真的很赤裸也很真實,更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到底想要透過AI將我們人類帶往怎麼樣的世界。

最後,這本書其實是偏向對AI發展感到樂觀的書籍,希望讀者們可以正面去面對AI的發展以及對整個世界的影響,當然裡面也不免有稍稍提到如果AI發展方向出現失誤,也很有可能會造成世界極大的衝擊跟傷害,可是整體我讀起來反而有很多值得我去反覆思索的地方,讓我不斷去探究我到底期待AI能為我做什麼、能為這整個世界做什麼。

—來自悅陽發佈於悅陽財經閱讀筆記 https://vocus.cc/article/660b65dffd897800019c1902


2025年1月18日星期六

马斯克2025预言:AI、机器人、火星殖民与人类未来的颠覆性变革》

 

马斯克2025预言:AI、机器人、火星殖民与人类未来的颠覆性变革》

此刻的这个2025年的最新预测,强烈建议所有想抓住未来机会的人必须要看,而且是反复看。

这一次马克斯在CS上关于2025年的预言说了太多颠覆性的内容,我自己就看了好几遍,在这场访谈中,马斯克展现出他对人类未来的完整布局,从AI的大脑到机器人的身体,再到自动驾驶的突破。

然后是脑机接口的进化和火星殖民的跨越,这是一个从地球到太空,从人类到超人类的宏大蓝图,不得不说像老马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出现一定是天意。

接下来呢我就用马斯克的原话加上一点自己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他到底说了些什么视频呢?比较长,但绝对会帮你更好的理解未来,记得先点赞收藏。

第一部分,AI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变革,马斯克一开场就抛出一重量级的话,“我不想让你们感到惊讶,但我敢肯定AI将变得非常强大。”其实早在5年甚至10年前,马斯克就预言了AI的智能将远远的超过人类,但是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

甚至一些企业家认为这个想法很荒谬,但是现实啪啪打脸了,现在的AI系统已经能够通过各种的专业考试在医疗诊断方面的表现超过了80%的医生。

特别是在影像分析领域比很多的资深专家还要准确,更关键的是马斯克还提到了一个重要事实。去年AI已经完成了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他学完了人类积累的所有知识,包括所有的书籍,互联网和有价值的视频内容。

所以现在AI已经开始自己合成数据,自己训练自己接下来的预测更加重磅,马斯克说未来的3~4年内,除了体力活,AI几乎能完成所有脑力工作,这让我想起了互联网上一个著名的梗,原本我们期待机器人能够帮我们分担家务,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追求诗和远方,现实却是机器人开始写诗画画,而人类却还在扫地、洗碗,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不过老马紧接着就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老马谈到了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机器人技术也将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AI不仅需要在数据中心思考,它还需要执行实际的任务,这就是为什么人类需要抓紧发展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

有了它们,AI才能从虚拟世界走向物理世界,把人类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在机器人领域,马斯克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他说擎天柱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产品。比任何其他产品都重要,每个人都可能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机器新人伙伴,马斯克还提到了擎天柱的具体产量计划今年先生产几百到几千台,明年呢提升到5~100000台,后年再提升10倍,达到50~100万台!

而且马斯克预测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达到人类数量的3~5倍,也就是说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数百亿个机器人,他说这不仅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还会重塑全球的经济结构。

到那时我们不会是普遍基本收入,而是普遍高收入机器人呢将为社会创造巨大的财富,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更高的生活标准。

第三部分,老马认为自动驾驶将迎来重大突破,今年的二季度,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就将比人类的驾驶员安全10倍,也就是说只要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能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特斯拉实现这个目标不需要像其他公司那样依赖昂贵的激光雷达,马斯克解释说,人类只要用两只眼睛就能开车,那么为什么AI就需要激光雷达?

我们的ai视觉系统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感知能力,他还透露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每天要处理超过1亿次的人工干预数据,这些数据呢不断在训练和完善AI系统让它变得越来越安全,马斯克认为不久之后让人类开车上路反而会变得不安全,就像今天让马在高速公路上奔跑一样不合适,第四部分更炸裂脑机接口将改变人类的进化方向。

当主持人问到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直接的大脑通信技术时,马斯克表示了肯定他提到目前已经有三名患者植入了new link的装置,而且一切运行良好,他们还对设备进行了升级,增加了电机数量,提高了带宽,延长了电池的寿命。

2025年呢,他们计划为20~30名患者植入升级版的Neo link的装置,第一阶段的目标很明确,帮助那些失去了大脑与身体连接的患者,比如四肢瘫痪或者截肢患者。

马斯克说,想象一下,如果像霍金那样的天才科学家能像普通人一样交流,甚至比普通人更快,那将是多么革命性的改变。目前的技术呢已经能够通过读取大脑运动皮层的信号,让人通过思考来控制电脑或者手机。下一步呢,他们要帮助完全失明的人重获视觉,即使是那些从出生就没有视觉的人,这项技术呢已经在猴子身上测试了两年效果很好,更让人振奋的是,他们还计划通过骨髓损伤处植入第二个装置,帮助瘫痪患者重新行走,马斯克认为这在物理上是完全可行的。

但这些都只是开始,长期来看,new link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类的信息传输。马斯克解释说,目前呢人类的交流带宽其实很低,平均每人每天的信息输出还不到86400比特,但通过new link这个数字可能提升1000倍甚至100万倍。

马斯克的这项技术的愿景实在是太庞大了,如果真的可行,未来每一个人都将是超级人类。

第5个部分就是火星殖民,这是马斯克最具远见的布局,也是到现在都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的布局,但是马斯克的信念是地球文明必须成为多形性文明,这不是选择,这是必然,我们必须在有能力的时候就开始行动,而不是等到被迫行动的时候,具体到时间表,马斯克表示我认为我们两年内可以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前往火星。

地球和火星的轨道呢每两年都会同步一次,我们现在正处于同步点,下一次同步大约在两年之后,再下一个就是在两年之后第一次任务的关键呢是确保新建能够安全着陆,而不是增加火星表面的陨石坑数量,如果新建成功着陆,那么下一次任务就可能会送人上火星。马斯克描绘了一个令人震撼的未来场景,希望随着任务的进行,我们可以实现指数级的增长,最终有成千上万艘的新建前往火星,他说他的脑海里有一个很酷的画面,想法就是太空堡垒卡拉迪加那样一艘殖民舰队一起离开地球。在太空形成闪亮的光点,在这样的一个宏大的愿景背后呢,马斯克更关注的是火星殖民的可持续性,我们的目标必须是让火星实现自给自足,也就是说即使地球的不给停止,火星也能够继续生存并发展,如果地球发生了某种灾难。

比如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或者是自然灾害,火星呢也能独立生存,这将极大的延长人类文明的寿命,所以在马斯克看来,这不是一个商业项目,而是关乎人类文明的存续。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评价一个文明的标准之一是这个文明是局限于单一星球还是已经成为多星球文明,我们不想成为那些只停留在一个星球的失败文明,即使无法超越太阳系,我们至少要扩展到另一个星球。

这就是马斯克的火星梦在他们在规划里呢,火星不仅是人类的第二家园,更是文明的新起点。

第六部分,未来以来人类何去何从?在这场访谈的最后,马斯克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当AI和机器人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人类的生活意义从何而来?这不是一个遥远的未来,让我们回到最开始马斯克的预测,未来的3~4年内,除了体力活,AI几乎能完成所有的脑力工作,而且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体力劳动也将被取代。

说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两个字,失业,但是马斯克对于这个未来保持着惊人的乐观,他说那个时候不需要人类工作。

但是人类会进入一个普遍高收入的时代,因为AI和机器人将创造巨大的财富,以至于每个人都能过得上更好的生活。所以马斯克认为未来的四五年非常乐观,我们将见证人类的黄金时代!

听完这场访谈,我突然明白了马斯克的整体布局,AI是引擎,机器人是躯体,自动驾驶是突破口,脑机接口是人类进化,而火星殖民是保存。火种他在同时为人类文明打造未来与后路,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这更是人类社会的重大转型,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由AI驱动的时代,一个人类与机器共生的时代,面对这样的未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准备,更是心态上的转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重新定义生活的价值。

马斯克的宏大布局让很多人心潮澎湃,同时呢也让很多人感到不安,但是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改变世界的往往就是那些敢想敢做的人,这或许就是天才的远见。在别人还在担心馒头的时候,他已经在为人类的千年大计布局了!不管怎么样,现在的问题留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未来以来我们准备好了吗?欢迎再见评论区讨论。